农人必备,常见肥料技术问题核心提示:农人必备,常见肥料技术问题一、植物必需的营养元素有哪些?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营养元素有碳(C)、氢(H)、氧(O)、氮(N)、磷(P)、钾(K)
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营养元素有碳(C)、氢(H)、氧(O)、氮(N)、磷(P)、钾(K)、钙(Ca)、镁(Mg)、硫(S)、铁(Fe)、锰(Mn)、硼(B)、锌(Zn)、铜(Cu)、钼(Mo)、氯(Cl)、镍(Ni)17种,其中碳、氢、氧、氮、磷、钾、钙、镁、硫9种元素需要量大,称为大量元素;铁、锰、硼、锌、铜、钼、氯、镍8种元素需要量少,称为微量元素。镍是最近被确认的必需元素。 二、怎样提高植物根部吸肥效果? 植物根部吸收养分主要依靠其庞大的根系。如一株成熟的水稻,其根部有200~300条根,多的可达600~700条,每条根上还有许多支根,支根的先端是根毛,是植物的吸收器官,吸收水分、无机盐和小分子有机物。植物根系一旦长出,就具备了吸收功能。要想让植物吸收更多养分,就应该让植物多生根,只有根系发达,根系活力强了,才能吸收更多的养分。由于植物根系吸收养分需要良好的呼吸条件,根部还需要保持有充足的氧气。在生产中,通过深翻土壤、中耕松土、增施肥料(尤其是腐植酸类肥料)、合理排灌、提高地温、激素处理等措施,让植物尽快发生并建立庞大的根系和健壮的植株,从而达到高产优质的目的。 三、土壤保肥性和供肥性与施肥是什么关系? 土壤保肥性是指土壤对养分吸收和保蓄能力。土壤供肥性是指土壤释放和供给植物养分的能力。好的土壤应该是保肥和供肥协调,能随时满足作物对养分的需求。 因此,施肥时要针对不同的土壤,施肥措施也有所差异。 对于保肥性差、有机质含量少的土壤,除基肥中多施有机肥料外,施用化肥要“少量多次”,以免一次施肥过量引起“烧苗”和养分流失,并防止后期脱肥引起早衰。 对保肥性能好的黏土或有机质含量多的土壤,因保肥性好,化肥一次用量可多一些,也不会造成“烧苗”和养分流失。但这样的土壤“发老苗,不发小苗”。在作物生长前期,要采用种肥或提早追肥,以促进早期生长,到了生长中后期要控制化肥,尤其是氮肥用量,以免引起徒长,造成减产。 四、怎样根据天气情况对施肥进行预报? 农作物生长发育及施肥效果与天气条件有着密切的关系。光合作用需要光能,光合作用产生的糖是供给根系呼吸作用的能量源,能量不足将会影响根系对养分的吸收。因此,在光照不足的情况下,氮、磷、钾、钙、镁、锰、等矿质营养的吸收量明显减少。 水分一方面可加速肥料溶解,促进作物对养分的吸收,另一方面,若水分过多,通气性不良,不利于养分吸收,而且会造成养分流失。实践中,根据天气变化进行施肥判断是一项复杂的经验技术。如早春低温年份,水稻溶液发生缺磷、缺锌,应注意及时补充磷肥和锌肥。在光照不良的季节,应适当补充钾肥,提高作物对光能的利用。在干旱的年份油菜溶液缺硼,蔬菜溶液缺钙,要注意及时补充硼砂和钙肥。在多雨的季节,容易造成土壤中有效铁的淋失,要注意及时补充。 五、怎样提高以肥防病的效果? 合理施肥不仅能够促进作物生长,还能减少病害发生。如在小麦拔节和抽穗期,分别叶面喷施1%和3%的过磷酸钙,可提高对小麦条锈病的抗性,减少发病率。增施钾肥可以提高水稻对稻瘟病、稻纹枯病、棉花枯萎病、马铃薯晚疫病、西红柿斑枯病等的抗性。铜能提高西红柿对叶霉病、甜菜褐斑病的抗性等等。 要提高以肥抗病的目的,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: ①重施测土配方,平衡施肥。要做到有机肥、无机肥和生物肥配合施用。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配合施用,以增强植株抗病能力。 六、怎样快速诊断植物缺素症? 不同营养元素的生理作用及其在植物体内移动性存在差异。因此,缺少时出现的部位和症状已存在一定的规律性。如缺氮、磷、钾、镁、锌,在植物体内是可以再利用的养分,缺少时,其症状首先在老叶上出现;而钙、铁、硼、硫,因在体内不易移动,缺少时的症状,常出现在新生组织上。同在老叶上出现症状的条件下,如果没有病斑,可能是缺氮或缺磷,如果有病斑,可能是缺钾、缺锌或缺镁。在症状从新叶开始的情况下,如果容易发生顶芽枯死,可能是缺硼或缺钙,二缺硫、缺铁、缺锰、缺钼、缺铜时,一般不会出现顶芽枯死现象。要准确诊断,还需要通过对植物组织中的养分进行化验来确定。 七、怎样提高精华液的效果 叶面喷肥效果与喷施作物品种、喷施部位、喷施浓度、喷施时间等因素密切相关。 ①喷施作物种类 八、盐碱地施肥注意啥? 盐碱地是盐地和碱地的总称。盐地是含氯化物或硫酸盐较高的土壤,pH值不一定高;碱地是含碳酸盐或重碳酸盐的土壤,pH值较高,偏碱性。盐碱地的共同特点是土壤有机质含量低,理化形状差,对植物生长的有害离子多,作物苗期不发,甚至死苗。 盐碱地施肥要注意以下几点: ①增施有机肥,控制化肥用量。化肥施用要“少量多次”。 九、怎样在田间区分作物缺素症与病害? 在生产实践中,植物因缺乏营养元素引起的缺素症,常常容易和病害向混淆,特别是由病毒和根结线虫引起的黄叶、花叶、生长不良等症状更是难以区分。 要区分是缺素症还是病害造成的症状,一般从三个方面来诊断。 ①寻找是否有发病中心。一般地,由病原微生物造成的病害有明显的发病中心,且能找到病原菌;缺素症无发病中心,且以散发为主。 十、保护地蔬菜施肥有哪些不合理的情况? 保护地蔬菜是一个密闭的环境,因而与开放式的露地栽培有着明显的不同。保护地蔬
菜不合理施肥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: ①施肥量过多,造成土壤盐渍化。通常情况下,在保护地栽培环境下,由于不受雨水淋失,肥料利用率可比露地提高20%左右,即使和露地同样施肥,也会造成养分较多。此外,菜农片面认为只要增加施肥就能获得高产的错误思想在作祟,结果事与愿违。过多施肥会引起土壤盐分积累,从而抑制作物对水分和养分的吸收,使蔬菜作物受害,这在黄瓜、西红柿、草莓等作物上表现突出。 为此,针对保护地蔬菜施肥,要做到: ①测土配方施肥。根据土壤化验结果和蔬菜产量水平进行科学施肥。 十一、怎样预防保护地土壤次生盐渍化? 保护地不同于露地,一旦施肥管理不善,容易导致地表盐分累积,严重时会导致土壤次生盐渍化。造成土壤盐渍化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: ①保护地为密闭环境,气温高,水分蒸发大,溶解在水中的盐分会随着水分蒸发向地表汇集,同时,保护地缺乏雨水淋溶,土壤水分移动少,残留在土壤中的养分几乎不被淋失,从而造成地表盐分浓度升高 防治保护地土壤盐渍化,主要注意以下四点: ①测土配方,平衡施肥。 十二、怎样提高保护地二氧化碳施肥效果? 二氧化碳施肥是提高保护地产量和效益的一项关键措施,越来越受到菜农的关注。要
想提高二氧化碳的使用效果,应注意以下几点: ①施用时期。蔬菜苗期是二氧化碳影响最大的时期,若不足,苗细弱,磺化,根系生长差,其次是开花结果期,因此,二氧化碳施肥时期重点在蔬菜苗期和开花结果期。 十三、怎样合理保管肥料? 肥料保管不当,容易出现吸湿、结块,甚至养分流失想象。保管时要注意。 ①防治混放。不同类型的化肥混放在一起,容易使理化性状变坏。如过磷酸钙遇到硝酸铵,会严重吸潮结块,造成施用困难。硫酸铵与石灰混放,会造成俺的挥发损失。过磷酸钙遇到酸性物质,会降低磷的有效性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