生物除污标本兼治

  土壤中有成千上万种微生物,千百年来各种微生物同在一个环境中生存繁衍,相处得相安无事。由于人类想从土壤中获取更多的利益,于是就过度开发土壤,表现在增加复种指数,滥施滥用化学肥料,施用未腐熟的农家肥等。

  

  如果复种指数提高又不能倒茬,病原微生物就会重复侵染这种植物的根系,形成重茬障碍。

   

  我国化肥的亩用量已经达到了世界平均水平的1.6倍 ,经济作物用量更大,产生的直接结果就是土壤板结。这种土壤透气性就差,植物根系呼吸作用产生的排泄物难以被降解,形成土壤污染,导致植物根系病害;

  

  未腐熟的有机肥中含有大肠杆菌等病原微生物,也是土壤的污染源。

  

  解决土壤污染,有化学方法和生物方法。化学方法就是应用杀菌剂处理土壤,由于化学杀菌剂有好坏“通吃”的特点,在杀灭病原菌的同时,对有益菌的杀伤力会更大,导致土壤中菌群不平衡,可能一时凑效,从长远看却是弊大于利。


  生物方法就是施用微生物肥料。有益微生物形成的绝对种群优势,不仅能“吃掉”病原菌,还能变废为宝。比如,有些微生物能把固定在土壤中的氮素化肥进行活化,消除土壤板结,增加土壤供氧能力,降解根系呼吸作用产生的排泄物,同时又把活化的化肥变成植物的氮素营养。又如,有机肥自然腐熟靠的是天然微生物,因此,有机肥自然腐熟是一个缓慢的过程,大部分农民使用的都是未腐熟或未完全腐熟的有机肥,这种有机肥不但没用反而有害。应用微生物肥料,就能短期内把已经施入土壤中的有机肥腐熟,除掉其中的有害菌,增加对土壤和植物真正有用的有机质。

  

  在土壤污染治理过程中还少不了“极端微生物”来搭把手。刘志恒介绍,极端微生物是指那些在一般生物无法生存的条件下,如高酸、高碱、高温、低温等条件下能生存的微生物。比如一些芽胞化的菌种就属于“极端微生物”。


生物除污风光无限

  

  在我国,随着人口不断增加和城市化进程中农业用地逐年减少,决定了复种指数会越来越高、化肥用量越来越大,土壤污染源会不断增多,治理土壤污染就必然是一项长期的巨大工程。土壤污染已经不仅仅为政府所关注,土壤污染所导致的农业生产上的问题也在警示农民,把土壤治污变成自觉行动,因此,微生物肥料已经成为肥料家族中一个重要品类。


  把各种功能的微生物组合在一个产品中,使其既有降解土壤污染作用,又有促进生长的作用,还有刺激生根生长作用,达到一肥多用的功效,这样的微生物肥料最受欢迎。“12菌”系列菌肥就是这样一类微生物肥料。  (本文参阅了叶晓婷《让微生物吃掉脏东西》)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最新资讯
行业资讯
文章附图

  产品同质化严重,市场竞争激烈   由于水溶肥料的生产方面,国家的准入门槛很低,“一根棍子一口锅,顷刻就是一吨多...

文章附图

  日前,农业农村部发布第127号公告,41项农业行业标准自2019年9月1日起实施。其中,4项为肥料和土壤调理剂...

文章附图

  经国务院同意,生态环境部、农业农村部日前联合印发《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行动计划》。11月9日上午,生态环境部...

在线客服
 
 
 联系方式
总部:0775-2297668
经理:18877530881